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婦產科學系臨床副教授 陳嘉倫醫生
2021年接任港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系主任一職的陳嘉倫醫生,憶述當年因機緣巧合才踏上婦產科之路。二十年前,陳醫生在倫敦聖佐治醫院急症室開始她的第一份工作,當時她需要跟不同專科的醫生合作,讓她開始慢慢思考自己應該選擇哪一個專科。有一天,有孕婦因流產大量出血而來到急症室求醫,一位婦產科醫生應召到場支援。這名醫生不單反應迅速,神態自若地進行處理,對待孕婦的態度亦十分溫柔,讓陳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二十年後,陳嘉倫醫生接任婦產科學系系主任,她希望鼓勵團隊能像那位倫敦醫生一樣體現人情味與醫者仁心。
以下就讓我們了解一下這位卵巢癌專家對婦產科學系的看法與願景。
可以分享一下你成為婦產科學系系主任的經過嗎?
老實說,我當初沒有想過成為婦產科學系系主任。
我在2002 年以駐院醫生身份加入這個學系,完成普通婦科培訓後,專注婦科腫瘤學,專責治療癌症患者。我慢慢提升自己的技能,在這個專科累積越來越多的經驗。
瑪麗醫院是港大醫學院的教學醫院,所以我們會接觸到很多教學活動,與此同時我亦參與了不少研究。婦產科是一個臨床專科,所以很多研究都是基於臨床數據,並以實際患者為對象的臨床研究。而幸運地,我們能夠擁有自己的實驗室,去進行基礎科學研究。
我興趣很多,喜歡教學,也喜歡研究。當然我也喜歡治療病人,不然就不會成為一名醫生。
我認為只要我們把事情做得好,我們便會因此受到激勵,然後更有動力去做得更好,構成一個良性正面的循環。
當初是甚麼吸引你選擇婦產科學系?
我很喜歡婦產科的文化。除了有很多機會與病人互動,婦產科亦是一個讓人感到振奮的專科,可以通過許多不同方式去解決問題。此外,同事普遍都很善解人意,具有良好的溝通技巧。婦產科是一個令患者覺得舒適,而且非常人性化的一個專科。
擔任此職位,讓你最期待的是甚麼?
成為系主任之前,我非常專注於婦科腫瘤學。但現在,我對學系作為一個整體的發展方向和需要有更深切的瞭解,因此可以平衡各部門的資源運用,去確保整個學系都能蓬勃發展,而非只有其中一小部分獨佔鰲頭。
我接任後,積極參與醫學院及大學的會議,從中了解他們的計劃及方向。這有助我更完善地為學系作出規劃,與醫學院及大學協同發展。
你對婦產科學系有甚麼願景?
我希望可以把婦產科團結起來,成為一個有熱情、有遠見的學系,大家工作樂在其中之餘,亦會覺得是個有前景和充滿發展機會的專科。我亦希望推動團隊合作的文化,同時給予同事發揮創意的空間。
說到底,我只有一個人一雙手,不能事事都依我一個人的想法去做,而且這樣也不可能走得遠。
現時大學要求很高,不論是教學還是研究都要做到一流水平。我認為我們有能力做到,但需要更努力才能達成。但我不願看見為了追求成為香港或世界頂尖學系,而犧牲了大家的士氣。相反,我希望大家可以發自內心地想追求卓越和做到最好。
你在這個專科面對最大的挑戰是甚麼?你又如何應對這些挑戰?
在婦科癌症方面,現今的治療方式比以往多。有了更先進的儀器和技術,我們便可以處理更複雜的手術。未來病人的數目未必增加,但工作量卻在增長,所以我們對人力和資源的需求愈來愈大。
跨專科治療是現時對病人最好的護理方式。因此,我們需要與不同專科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。然而,每個患者及個案也有不同之處,我們很難知道怎樣才是最佳的病人照顧方式。例如當我們診斷出一名患者患有卵巢癌,我們會為她施手術,術後會為她提供化療或其他標靶治療。假如癌症復發,我們亦會跟進處理,是有延續性的病人照顧。為了讓患者感到安心,同一組醫護人員會陪伴她們走過漫長的旅程,甚至走到最後。正因如此,我們腫瘤學醫生有很多方面需要不斷更新自己。這模式適用於瑪麗醫院,但在香港其他地方又可能行不通。
你會如何培育下一代的研究人員和醫生?
我認為努力建構正向的循環很重要。如果你把病人照顧好,他們就會因而尊重你,病人和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係,醫生亦會從工作中獲得滿足感,並願意為病人付出更多。
我們會給同事空間去為病人提供最好的護理,研究亦然。如果他們有創意、有想法,我們一定要給予機會讓他們嘗試實行。年輕人有時候需要自己探索甚麼可行、甚麼不可行,所以我希望引導他們把最初認為不可行的意念付諸實踐,而不是將之完全否定。
隨著時間及經驗的累積,他們的想法將變得更有創意、更可行和更有影響力。
對婦產科學系感興趣的學生你有什麼建議嗎?
如果學生想在婦產科工作,除了要有盡心盡力的覺悟外,還需要有野心,否則無法達至更高水平。此外,還需要有團隊合作精神。
婦產科是既繁忙又壓力大的一個專科。醫生需要很快作出判斷,並在高壓力情況下,依然能保持冷靜及良好的溝通技巧。
如果同學對婦產科學系感興趣,他們要為高壓環境和艱苦的工作做好準備。但與此同時,他們有機會與病人建立猶如夥伴一樣的良好關係,與病人同行,這能帶來莫大的滿足感。